

什麼是艾灸?
艾灸是中醫最古老的療法之一,艾葉的藥性溫熱,把艾絨點燃,利用燒灼產生的熱度,刺激穴道,使經絡溫熱暢通,達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為什麼選用艾草?
艾草有通經活絡,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等功效。
艾絨是由菊科植物艾葉的乾葉製成,柔軟如絨,易燃而不起火焰,氣味芳香,適合灸用。
艾灸有哪些功效呢?
《皇帝內經》寫到:「針所不為,灸之所宜。」就是說針刺方法做不到的地方,可以用艾灸來補足。
艾灸主要起到溫補元氣的作用,可以溫通經絡,行氣活血,祛寒除濕,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
艾灸適合哪些病症呢?相應的病症和穴位,治療原理
艾灸除了可以用來保健,預防疾病以外,對寒證有獨特的療效,對於久病不愈、過敏性鼻炎、身體痠痛、長期腹瀉、痛經、風濕痺痛等病,有很好的效果。
聽說艾灸有很多種,具體有哪些呢?
艾灸可以分為「直接灸」和「間接灸」。
直接灸
直接灸就是用艾絨捏成艾錐粒,置於皮膚上,以香火點燃,薰灼穴位。如施灸時需將皮膚燒傷化膿,痊愈後留有疤痕者,稱為「瘢痕灸」,瘢痕灸可用於治療頑固性反復發作的哮喘,慢性腸胃炎等,但因此法有疤痕,現很少用,如果不留疤痕者,熏到有灼痛感即取走,稱為「無瘢痕灸」,適用於一般虛寒性疾病。
間接灸
間接灸,包括隔薑、隔蒜、隔鹽灸,也包括用艾條進行雀啄懸灸,或者藉助艾灸器具施灸。
雀啄懸灸
操作:將艾條點燃,醫者拿著艾條,在相應的部位上進行艾灸,施灸時間大約在10-20分鐘左右。
主治:跟單純艾灸的功效和主治病症是一樣的,主治虛寒性疾病。
溫灸棒
操作:將艾條點燃,放入溫灸棒裡,可以避免燙到皮膚,患者也可自行操作。
主治:跟單純艾灸的功效和主治病症是一樣的,主治虛寒性疾病。
隔薑灸
操作:取一塊新鮮老薑,切 0.2-0.3cm 厚的薑片,中間用三棱針穿刺數孔,將薑放在穴位上,放大或中等的艾柱,點燃。等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時,可更換艾柱再灸。每次可灸 6-9 壯,以皮膚局部潮紅不起皰疹為度。灸完後可用正紅花油塗於施灸部位。
功效:利用薑的藥性,加上艾灸的作用,可以調和營衛,散寒解表,祛痰下氣。
主治:可用於外感風寒表證,虛寒性腹痛吐瀉,風寒濕痺等。
隔蒜灸
操作:將蒜剝皮,切成厚約 0.1-0.3cm 的片,在蒜片上戳一些孔後,將蒜片放在穴位上,放大或中等的艾柱,點燃。燒到有灼痛感可更換艾柱。
主治:蒜可用於消毒殺菌,加上艾灸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難愈的皮膚病,如瘰疬,未潰瘡癤,肺結核,腹部積塊等。
隔鹽灸(神闕灸)
操作:在肚臍上放置鹽,將點燃的艾柱放置鹽的上面。因此法只用於肚臍,故又稱「神闕灸」。
主治:具有更強的溫陽化氣,散寒通經的功效,可用於急性寒性腹痛,吐瀉,痢疾,小便不利等,還有亡陽虛脫症。
隔附子餅灸
操作:將附子製成藥膏,壓成餅狀,敷在相應的位置上,上面在加上艾柱,點燃。
主治:應用於瘡瘍久潰不斂,虛寒性外科陰症,以及遺精、遺尿等命門火衰諸症。
艾灸注意事項
1.艾灸時要保持空氣流通,因為艾灸有煙,如吸入煙霧的顆粒可能會出現過敏等問題。
2.艾灸時盡量不要過饑或過飽,婦女經期忌灸。
3.艾灸時要注意不要被燙傷。
4.因艾灸是用熱度來刺激穴位,可能使血管賁張,艾灸完不要立刻吹風、受涼、洗澡、喝涼水,也不可用冷水洗施灸的穴位。
5.如使用化膿灸,或者施灸不當,局部燙傷,不要弄破,要及時使用消炎藥。
不宜艾灸的情況
1.一切陽症、陰虛火旺體質,不宜艾灸。
2.頭面部不宜灸,有些穴位附近有密集的血管、神經也不宜灸。
3.身心疲憊、酒醉,過飢過飽者不宜施灸。
4.女性懷孕期間,有些部位,如腹部,三陰交,肩井等穴不宜施灸。
5.幼兒好動,不宜施灸。
6.糖尿病患者,皮膚感覺遲鈍者,不宜艾灸。中風肢體麻痺者,要咨詢中醫師是否可以。
可以自行在家裡艾灸嗎?
直接灸或隔薑、隔蒜灸等,有可能灸出疤痕,而且對找准穴位要求較高,建議由專業的中醫師操作,而用艾條熏,或者藉助特定安全的艾灸器具,自行操作灸比較安全,就可以在家灸。
如自行在家艾灸,首先室內要保持空氣流通,艾灸時要找準穴位,注意艾條與皮膚的距離。在家艾灸也不用太過頻繁,艾灸屬於溫熱療法,過度頻繁的艾灸可能讓身體化熱,出現其他副作用。

內科、婦科、兒科、傷科、針灸科
中國的醫學師法天地,講究內外調和,順應自然:一如仁心醫療體系之所以以仁心為名,即是感念天地有情,令萬物生生不息,仁心聯醫®立願以醫術濟世,創造更完善、親切的醫療服務與文化,以滿足大眾對於醫療、健康與養身的需求。
服務內容
門診項目
特色醫療
主治項目
收費標準
安心公告
常見問題
門診時間
初診預約掛號
複診預約掛號
看診進度
交通資訊
醫師資訊
醫師陣容
案例分享
諮詢醫師
最新消息
活動快訊
活動消息
線上活動
養生保健
健康專欄
十二經絡
仁心食堂
五季養生
十二時辰養生
二十四節氣
百草學堂
仁醫師聊健康
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
臺灣清冠一號常見問題
仁心聯醫®
教育培訓
人才招募
台中中清仁心堂社群平台
(04) 2292-3333
診所服務電話
LINE 聯絡我們
診所官方 LINE
115.zenheart.com.tw
診所官方網站
臉書私訊我們
Facebook Messenger
網頁傳訊給我們
歡迎任何建議、意見、批評
0800@zen-heart.com.tw
客戶服務信箱